今天不评测,跟大家交流一个练字的问题

本来周末应该写评测文章的,由于有其他事情耽误了,导致周天晚上,还没憋出来,于是,就偷个懒,跟大家谈一个练字中遇到的问题,跟大家探讨一下。

这个问题有认真练过字的同学可能遇到过,但是未必注意过,没有练字的同学,正常是不会碰到这个问题,到底是什么问题,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这个问题就是,如果某个字最后的一个部分是一个“寸”字,这个竖钩和点的处理。这样说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,给大家举个例子来看一看。

时间的“时”这个字

mark

mark

mark

这是不同的书法家对这个字不同的写法,我们着重看最后的两笔,竖钩,和最后第一个点。

如果不是很明显的话,我们再看看米芾的这个字:

mark

看了这么几个字,这两个笔画,大概有这么几个特点。

第一:这个竖钩的勾,幅度都不大,基本上往左带一下之后就立马往上走,以便衔接最后的那个点。

mark

实线是笔画应该着重走的线路,虚线其实是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,要轻。

mark

包括蔡襄的这个字,同样的处理方式。

第二,最后的这个点,基本上也是点到为止,然后运笔线路是往下,甚至左下

mark

mark

mark

像这种就更明显了。

但是,如果大家想一想,自己的日常书写,这个字是怎么处理的?尤其是日常行书书写的时候,比较自由的时候,是怎么写的?

mark

mark

可能大概率会写成后边的样子。

主要的不同点在哪里?

第一点是,竖钩的钩,跟最后的一个点连接的更加紧密,区分较少。

第二点是,最后的那个点的落笔方向是往右或者右下,而不是往左或者左下。

为什么?

从我个人的理解,这就是古代书法竖写与现在日常横写的区别,以及古代毛笔书法跟现在硬笔书法之间的差别。

先说第一点,古代实用毛笔书法竖写,毛笔对笔画线条的表现力远远大于现代硬币,所以在处理最后的两个笔画,竖钩和最后一个点的时候,竖钩和点之间,必须要有一个过渡和衔接,所以,一般的书法家,在处理这个钩的时候,一般不会钩的太长,比如上面的唐寅的这种写法相对较少,而像赵孟頫,米芾那种处理方法较多,并且这个钩和最后的有个点的关系,看的非常清楚,区隔的很明显,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两个笔画,并且有明显的顿笔、甚至调峰的动作。

第二个问题,最后的这个点,为什么最后的落笔方向,要往左或者左下?这正是因为,古代的日常竖写,都是竖写,因为这个点是这个字最后的一个笔画,这个笔画结束之后,需要考虑写下一个字,而下一个字,正常情况下,起笔的源头大部分是在那个字的左上角,于是,这个点的收笔动作,要往左下行走,来衔接下面一个字的第一个笔画,这个是一个很自然的处理,也是一个很实用的方式。

我个人一贯的观点是,无论是古代的书法还是现代的书法,尤其是古代的书法,任何笔画和行走路线,都是为了日常书写的实用和高效为主,而不是为了刻意的表现去花拳绣腿,每一笔的走势和处理都是以实用方向为主,毕竟,古代也需要大量的书写,还是繁体字,如果没有没有实用和高效的基础,我觉得这个东西的生命力是不长久的。从这个思路来考虑这个字的书写,古人的关于这两个笔画的处理,无疑是实用和高效的表现。

那么回到我们现在硬笔书法,或者回到我们的日常书写,这两个笔画,又要怎么处理呢?

第一,现在的硬笔书写,不管是钢笔还是中性笔圆珠笔等等, 对笔画的表现形式,肯定远远不及毛笔,尤其是在日常短平快的书写条件下,对笔画的粗细和节奏,只能通过顿笔(其实也不是明显的顿笔,只是一些舒缓的停顿),行笔的快慢,和力度的深浅来把握,而“时”这个字,或者类似的比如“付”等等,最后的竖钩和点的衔接,可能就没有办法做的像古代毛笔书法那样,那么的有区分度,可能这个钩跟最后那个点的衔接的程度要比毛笔来的粗放,更加的浑然一台。这个倒是很好理解。

第二个问题,现代硬笔书法,尤其是日常书写的时候,最后的那个点,最后的落笔方向,大概率是往右,右下甚至右上走,这个也是非常自然的,因为现在的日常书写,是横写,从左到右书写,点是这个字最后的一个笔画,为了衔接后面(后面)的那个字,尤其是后面那个字的左上部分起笔,所以这个点的落笔方向,一定是往右,甚至是右上。

mark

简单演示下,大概是这种效果(右边的鼠标鬼画符)。“付”的最后一点,行笔方向往右上,才可以衔接到“款”的第一个横画。这同样符合书法的实用和高效的原则。

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,我们大家练字正常情况, 都是参照古代的字帖来学习,那么在学习字帖和日常书写实际应用中,又该怎么考虑和取舍?

我个人的观点是,任何学习,都需要做到勤于思考,融会贯通,举一反三,尽信书不如无书,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古代书法家在字的结构、笔法、章法上的优秀之处,又要认真思考,某些特点,尤其是某些共同特征背后的具体缘由,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。

我最近看不少同学的提交的作业,哪怕是横写作品,遇到类似的笔画,依然是非常机械的按照古代字帖的写法,最后的落笔依然是往下或者往左下,我个人觉得,这种处理,虽然不见得为错,但是还是略有一些机械之感。

当然,这些都是我一家之言,不见得一定正确,并且也不是说我字写的有多么好,我只是在练字的过程,或者看字帖的过程中,对这个问题,有一些个人的看法,如果你有其他不同的思路和想法,可以一起交流指正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nonozone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微信公众号 钢笔爱好者
原文链接 : 钢笔爱好者:https://www.nonopen.com/11648.html

(12)
nonozone的头像nonozone嘘~被发现啦
上一篇 2020年8月6日 11:09 下午
下一篇 2020年8月11日 9:24 下午

你可能会感兴趣的文章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公众号

公众号:钢笔爱好者

qrcode_for_gh_c840306017b0_258

官方微店

电脑访问链接:钢笔42所

亦可微信搜索小程序:钢笔42所

淘宝店铺:钢笔42所

 

商务合作

有什么事宜想找 no总沟通的,请添加微信:

nonozone2020519171538
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