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箱
礼盒特别漂亮,纸盒包装上是大理石的纹路,墨绿的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还挂了一张熊猫小卡片,第一眼的感觉还是很精致很清新的,特别喜欢这个墨绿色,森系的感觉,不张扬~
盒里有一支钢笔、一瓶ipluso的15ml原黑墨水和一个质量保修卡。墨水和保修卡都有墨绿蝴蝶结装饰。
顺便把同为国产的kaco V&A联名钢笔和辉柏嘉知性派做一个横向对比吧
粗略测了一下长度,13cm多。ipluso非常明显的苗条了许多啊,尾部比中性笔还要细一些
。
钢笔为插拔式,笔盖印有“ipluso”,然后我惊奇发现笔夹内侧居然有字,18A,然而我并不知道是啥意思
然后来吹吹这个笔帽!!相比于辉柏嘉和kaco的笔帽只有比较短的一小节胶套,ipluso有很大的胶套,密封性应该不错,关键是,盖上笔盖的时候,感觉到笔是慢慢地滑进去,这过程中笔也慢慢被卡住,然后突然轻轻“嗒”的一下笔就被锁死了,很顺滑很“温柔”。但是笔帽是所有配件中最重的,大概占整只笔总质量的60%(自我感觉估计),虽然笔帽可以套在笔尾上不掉,但笔尾并没有固定笔帽的设计,当然笔帽这么重如果要套在笔杆上写字必会累。
笔握处对比,kaco为三角形正姿设计,另二者为圆柱形。这里吐槽一下辉柏嘉,刚拿到的时候都惊了:我的妈这笔握也太粗了吧!刚开始写确实不太习惯,不过现在好多了。ipluso的是光面,依旧纤细,上面已经有我的指纹了。指纹收集器实锤。
笔尖部分,花纹各有特点,辉柏嘉的没有吸墨孔,虽然同为德国笔尖,然而大小上辉柏嘉>kaco>ipluso
多放两张ipluso的笔尖,我感觉我拍出了一种复古金属质感~然而人家是光面。
到这里发现除质量外从笔尖到笔杆ipluso都要比另两支笔小,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它的小清新定位吧。
书写体验
它的金属分量是真的足,吸了墨之后我自己都能明显感觉到比辉柏嘉还重。
分别用三支笔抄了一小段《名人传》里的文字。三者都很顺滑流畅,出墨均匀,kaco写感偏硬,ipluso的书写感觉比kaco更软一些,是那种,直接铺一张纸在硬桌面上写,感觉上就像垫了几层纸写的那种软,很舒服。笔迹粗细方面好像三者差距不大,但是写的时候还是感觉得出不同的笔尖有不同的反馈感,M尖接触面积最大,F尖次之,EF最小,由此获得的反馈感也不一样。快速画8字ipluso表现还是挺稳定的,出墨均匀。
试写过程有一个小插曲:吸了墨水之后我用它来写数学试卷,是那种一直写没停下的。前边很顺畅,但写了一个小时后它突然出墨不畅。我赶时间就直接换支笔继续写,交卷之后看吸墨器明明还有很多墨,我把墨水推了一点出来又在纸面上划拉了几下它才继续出墨,后面又出现过一次这种情况,不懂是什么原因。
然后我同学借了这支笔去写了两天,把大半管水都用完了。
以下是他的评价:
ipluso:金属笔身,用料扎实,拿在手上时稍重,外观朴实典雅,设计偏圆滑,整体美观。配送的上墨器密封性能好。
写感偏滑,笔尖偏硬,F尖贴近LAMY狩猎者的手感,相比于百乐78g/88g及白金psqc-400等笔来说,ipluso没有明显的阻尼感,粗细适中,适合日用。缺点是笔身较重,不宜书写过久。
总的来说,如果是买来日用且喜欢顺滑手感又比较追求外观的的不妨一试。
本文来自 lxm 投稿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微信公众号 钢笔爱好者 。 原文链接 : 钢笔爱好者:https://www.nonopen.com/9384.html